欢迎光临-国际新闻时报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今日头条

北京怀柔区委党校:运用访谈式教学开展党性教育

2016年,我们首次在处级干部进修班和北京市骨干青年党员示范班推出“访谈式教学――与优秀党员面对面”这一党性教育培训模式。这是党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一种尝试和创新,它集讲授式教学、榜样示范教学、互动式教学的优势于一体,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热情和悟性,增强党性教育的课堂效果和实际感召力。这一教学方法的成功运用,在《学习时报》刊登,并被中直党建网、光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一、背景和起因

新形势下抓好党建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抓好党建工作,才能提升党组织的核心力,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才能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校作为党直接领导的重要党建学习和教育部门,是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的提升,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因此,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应紧紧抓党性教育这个灵魂、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意见》中明确规定,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2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离入脑入心、刻骨铭心还有不少差距。这里面有受教育方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等方面原因,也有施教方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管理水平等方面原因……需要综合加以解决。”可见,在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多元化,信息获取便利化,对党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党校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定好位、选准人、抓关键、求实效,授课教师和学员双方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一是定好位。首先,从形式上看,即“访谈+教学”的形式。既不是一味的访谈,也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把两者有机结合,通过“访谈+教学”的形式,能够让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与传统教学和单纯的事迹报告形式相比,访谈式教学集中了两者的优点,虽然都是以模范人物作为典型榜样,但影响和触动学员的效果是不同的。传统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学员“听不进、坐不住、收获小”的现象;纯访谈形式容易让学员形成当时听事迹心潮澎湃,过后基本忘记,对学员触动不深,达不到教学效果。而访谈式教学则借鉴当前媒体普遍推出的访谈节目的形式,再加上主持老师在教学中及时予以点评,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升,使学员们对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从内容上看,要避免有形式包装,没内容支撑的问题。因为党性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正确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从内容上选择请身边典型进课堂,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学员,让党性教育能看得见、摸得着,更具体、更实在、更管用,进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另外,从教学设计上看,为使课堂顺畅、紧凑,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细节,使之环环相扣。以此次教学为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导语引出教学主题,第二阶段的榜样访谈,每人设计三十分钟左右,采取一对一的访谈形式,每人访谈中间和结束时,主持老师用简练的语言进行点评、总结。第三阶段由主持老师进行高提炼、升华,回归、照应、重现教学主题。

二是选准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教育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请一些先进模范人物来现身说法”。根据这一精神,此次访谈教学我们确立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身边普通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为着力点,特邀区内5位优秀共产党员走进党校课堂。让广大学员与身边的榜样,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感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在选择典型示范人物时,我们注意到了人物要具有时代性、可学性,而且所从事的岗位和事迹要具有代表性,因为学员来自不同岗位,要让他们感觉到离自己很近,有的可学,要让模范人物的经历、事迹唤起学员的情感共鸣, 使大家能够感同身受,备受鼓舞。本次教学在人物选择上,做到两点,一是突出人员的代表性。我们选择的5位优秀党员代表,有医疗战线的代表,有特殊岗位(殡仪馆)的代表,有退休不退岗的代表,有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代表,还有农村普通党员的代表。覆盖面比较广,有在职的,也有退休的;有区直系统的,也有农村的;有年轻的,也有年纪较大的,人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培训对象需求。二是突出事迹的典型性。5位优秀党员事迹突出、感人,而且他们都获得过国家级、市级、区级多项荣誉,具有说服力。

三是抓关键。首先是抓“人”,也就是要抓住访谈对象,因为他们是课堂的主角。主持老师前期要做足功课,除了学习他们的事迹材料,更多的是与他们充分交流、沟通,走出党校门,多进优秀党员的家门和工作岗位,通过走访他们,深入挖掘并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素材,熟悉访谈对象,只有这样,在访谈过程中才能从容,不会出现冷场、没的说、没的问的情况,只有准备工作做到位,才能抓住主角,显现彼此的默契。其次是抓问题,也就是要设计好每个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特点,每人事迹侧重点是不同的,这要根据教学要求来设计,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问题设计要准、巧、小,具有区别性。比如有的人要从责任担当方面谈,有人要从爱岗敬业方面谈,有人要从奉献方面谈,等等,重点不同,设计的问题就要有区别性,这样才能让访谈对象说出学员想听的内容。并且问题的设计要符合访谈对象的身份,比如,本次访谈式教学中,有一位优秀党员是只有小学文化来自农村的61岁的卜大姐,不善言谈,初次演练时她只谈了五分钟,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她的实际,多引导她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发现她会唱也爱唱革命歌曲,因此在教学现场围绕她说的事情,引导启发鼓励她现场为大家演唱了《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这首歌曲,她的歌声优美,声情并茂,引发学员阵阵掌声,卜大姐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让学员深受感动。

四是求实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持老师只有驾驭好全局、调整好节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注重“控”。掌控全局,营造课堂氛围,既要调动访谈对象的参与热情,还要把握好时间和访谈内容,对于爱说的、容易跑偏的,主持老师要能积极“介入”,及时规避冗长拖沓的表述并做出简洁明了的小结,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引”。一是引导访谈对象,访谈对象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爱表达,有的不善言谈。对于不善言谈的,主持老师要及时引导,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保证每人在有限访谈时间内说出自己的特色、亮点。二是引导学员深入思考,这是访谈式教学要达到的效果,听了优秀党员的事迹和他们的想法,主持老师要适时的总结、提升,让学员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员现场的感受、内心的触动、心理的认同,再加入自己深刻的思考,逐渐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案例启示

通过创设运用访谈式教学开闸党性教育,我们得出了以下三点启示:

(一)党性教育只有触及人们心灵才会有实效

教育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引领受教育者(主要是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自身修养,进一步增强在党忧国为民的使命担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怀柔区委党校创新运用访谈式教学开展党性教育,学员普遍反映不仅形势新颖,贴近实际,而且这种面对面的方式更能触动心灵,产生共鸣,教育深刻,对于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涤荡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潜在的正能量有很大帮助。当听到先进人物卜大姐现场演唱《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这首歌时,在坐的老党员们自发的跟着唱了起来,当听到先进人物自己家庭也不富裕,但是宁可自己少吃少喝少穿也要把钱省下来帮助有困难的人、听到他们为了干好自己的工作而忍辱负重和默默奉献时,学员们自发地为他们鼓掌,眼含热泪把课上完。

(二)党建创新要立足区域发展才更具生命力

理论需要创新,党的建设同样需要创新。我党要想永葆先进性,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变革。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基于地方发展实际基础上的创新才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基因突变。访谈式教学在党性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创新与探索,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要发挥出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作用,就要不断创新思路,科学谋划,精心设计。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将感性的体验升华成为理性的认识,激发内在动力,达到反躬自省、升华境界的效果。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增强党性教育的鲜活性,使党性教育形象化、具象化,深化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理性思考和行动自觉,真正达到触及思想、震撼心灵,由“感动一阵子”上升到“铭记一辈子”。

(三)党性教育与党建创新互促互动应该双加强

党建创新与党性教育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党性教育需要不断总结党建创新的新方法、新成果、新经验,使之成为生动教材,才能让自身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党建创新包含党性教育理念和具体实践过程中方式方法的创新,党性教育反过来为党建创新提供具体素材和真实案例。两者相互促进,互相带动。怀柔区委党校通过访谈式教学,创新了党性教育模式收到了良好成效,为基层党建创新提供了新经验、新借鉴。学员们听了身边榜样事迹后,纷纷表示“要提升境界的高度,拓宽事业的维度,立足平凡岗位,成就不平凡业绩,做中国梦的践行者……”无论是党性教育还是党建创新,最终的目的应该就是如此。

上一篇: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在线访谈
下一篇:徐唯:疫情防护教育外,还要上好“五堂课”
X

电话:2622293504

联系我们

QQ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