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章:在学者和企业家的交点上起舞
简介:窦文章,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创始人,主要从事企业发展、区域经济、旅游产业研究与管理咨询,先后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大专项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大型国企委托的科研项目、咨询项目,代表著作有《旅游规划的创新思维》、《持续首都发展战略》、《资产的博弈》等。
3月23日,对于窦文章而言,日程安排得有些满,行程有些匆忙。
刚刚结束上午授课的他匆匆赶到中国职工之家,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的演讲嘉宾,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多小时,随行人员告诉《经济》记者,PPT的内容直至前一天晚上才最终确定下来。会议结束之后,他还要再次返回北京大学,晚上6点钟学生们还在等他上课。
从北大教授到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创始人,一天之内,窦文章在这两个角色之间不停地切换,十几年如一日,或许他早就习惯了,或许他还在习惯中。
无心插柳柳成荫
窦文章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当老师,至少在大学毕业之前,他没有这种想法。
1984年,从小酷爱数学、化学的窦文章高考失利,考入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当时的他对这门学科一无所知。“大学第一节课是一位留苏的地理学家讲授的,让我感觉很新颖,对学科也有了初步的认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正因如此,窦文章在后来教授学生时,也特别重视第一节课的印象。
大学期间,他不仅认真学习地理学相关专业知识,还选修了大量数学、经济学等专业的课程,这为他日后的社会咨询与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之后,窦文章被分配到山西老家,由于父母都在电力系统工作,也希望他能够从事电力行业,但是他却没有依从父母的安排,而是从山西省教育厅改配到了山西大学,“当时山西大学正在筹备组建山西大学师范学院,需要地理系教师”。
现在回想起来,窦文章将这个转折称之为机缘,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机缘。在山西大学师范学院,窦文章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读研深造,同时还积极参加了多个国家课题,1995年他被评选为山西省跨世纪青年学者带头人,这个荣誉给他提供了又一次深造的机会,一是出国,二是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最终他选择去北大做访问学者。
1997年窦文章如愿考入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攻读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杨开忠教授,开始了北京、太原两地跑的生活。“太原工资低,北京消费水平又高,什么都需要花钱。”刚来北京的窦文章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同样不习惯的还有他的思维方式,于是导师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洗脑”式训练。“在短时间内让我密集地做研究,从中吸取大量的知识,还让我参与《中国地理》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工作。这个很不容易,因为需要在大量的素材中汲取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既要高度凝练又要通俗易懂。”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这种训练方式让窦文章受益匪浅,乃至在后来的教学中,他也一直借鉴这种方式——“一年级的研究生寒暑假不许早回家,半个月内要研读几百篇中英文文献,完成5万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因此他也自称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2000年,博士毕业后的窦文章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山西大学继续任教,二是留在北大继续深造,窦文章选择了后者,进入北大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后,窦文章博士后出站,被导师推荐留校任教,开始了他在北大的教学生涯。
“之前没有想过会当老师,没想到后来就一辈子都从事这个行业,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舍不得离开了。”窦文章告诉记者,粗略算来,仅他自北大从教以来,亲自指导过毕业论文的学生就达300多名,“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北大教学生最多的老师之一”。
这个老板不太严
教师之外,窦文章还是一位企业家,虽然至今他仍未习惯这个身份。
2001年,在国家鼓励创业的浪潮下,窦文章与两位合作伙伴成立了北大校办企业——北京北大博雅咨询有限公司(2005年校办企业改制后,更名为“北京博雅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之路。“当时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在业务上做了很多尝试,一开始是做规划、ISO9000认证,之后是培训和管理咨询、信息化咨询。”然而无论业务方向怎么调整,窦文章始终都把目光锁定在文旅行业上。“一方面与我所学的地理学、区域与城乡规划专业密切相关,读博期间我也参与过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资源普查等都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开始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对市场有较强的吸引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2006年博雅方略最终确立了以“管理咨询、信息化和旅游规划”为主要方向的业务体系,开始正规化管理运营;2009年通过“三化”即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战略转型,博雅方略走上了稳定发展道路。
说起这其中的困难,窦文章直言心态上的变化是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但创业者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一开始很难适应。”不过后来他想通了,不管是教师还是企业家,其实都是做服务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知识,愿意上自己的课,这与服务客户是一个道理。
但是误解也是难免的,最让窦文章耿耿于怀的是,2005年为配合北大校办企业改制,博雅方略引进新的合作伙伴,但最终因经营理念不同导致合作失败,一些合伙人也陆续退出了公司,理由是“你是北大教授,不太商业化,也不可能为公司全力以赴”。
说窦文章不够商业化,他承认“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在公司里员工们一直称他为“窦老师”。但是要说他不全力以赴,他觉得很委屈。“咨询行业很难吸引投资者的眼球,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资金和发展无法匹配,只能靠公司自身积累和循环滚动。”创业初期,为了让公司平稳渡过难关,窦文章无数次东奔西走、四处筹措,如今回忆起来他摇头不语。
与“严厉的老师”不同,窦文章自认为并不是一位严格的老板,“我对员工的工作时间没有严格要求,一个项目,如果两个月赶出来效果不尽如人意,倒不如花3个月打磨出精品。”但是这个“不严格”也是有底线的,在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上,窦文章对员工的要求近乎苛刻。“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大连的项目,规划服务结束两年后,对方又找我们帮忙修订规划,当时的项目经理去过一次,沟通效果不错,但是当对方提出第二次沟通时,他就不耐烦了,说服务期已经结束,也没有额外付费,没有义务再提供帮助。”得知此事后,窦文章严厉批评了项目经理,并亲自率领团队为对方提供了无偿服务。“业界之所以对博雅品质有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我们的优质服务,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但是服务好不好就是态度问题。”窦文章对《经济》记者说。
创业先就业
在北大,除了日常教学之外,窦文章还有另一个身份——创业导师。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鼓励创新创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一次强调,要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大学生创业的基础是什么?在窦文章看来,要创业得先就业。
“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大学生,我们一般不会鼓励其创业,只有经过行业的洗礼,知道企业如何管理运营,明白行业本质是什么,再去创业,成功几率才会提高。”窦文章的这一理论源于他的自身经历,博雅方略创立初期,由于创始人都没有企业就职经历,在管理运营上一度比较迷茫。为了打破这种困境,窦文章决定去大企业取取经,而恰好他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是电信市场定价,于是便应聘到了中国移动工作。在中国移动研发中心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窦文章对企业规章制度、管理运营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很多优质企业,如麦肯锡、普华永道等,这对博雅方略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
“必须要经过历练,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为创业岗位不固定,什么业务都会接触,久而久之就成了万金油,树就容易长乱,然而成才是需要砍掉一些旁枝末节,主攻一个发展方向才能成功。”因此,窦文章也会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到博雅方略来,看看我们怎么干,知道企业怎么运营,积累够了经验再出去创业”。
企业运营的秘诀是什么?窦文章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目标是不同的。“初创阶段,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活下来,因此要保证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夯实基础;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营。”他告诫创业者们,切忌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常规的市场竞争基本上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出了问题,才给他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发展一定要循序渐进,这期间可能会少挣钱,路走得慢一点,但是发展会更稳健、更长久。”
“不忘初心”,是窦文章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我在斯坦福大学进修时,学校非常鼓励教授创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落地,服务社会大众。”窦文章深受启发,回国后在保障教学的同时,不断深入基层,用自己的知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些实践经历也让他的科研更具有针对性,课堂更丰富,更受学生欢迎,其实这也是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初衷。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不是一个成就突出的学者”,面对多重身份,窦文章曾经犹疑过,但是现在他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站在两者的交点上,既置身其中又置身其外,在得失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