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新闻时报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今日头条

四川大学李蓉军作客新华网 为考生解读川大2016招生政策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到新华网2016年四川省高校招生办主任访谈现场,我是新华网的主持人钟思思。很高兴我们的第一期访谈邀请到了四川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就业处的处长李蓉军教授,欢迎您。

李蓉军:大家好。

新华网:李老师,我们知道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能否先请李老师简要介绍下贵校的基本情况呢?

李蓉军:我们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1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新华网:刚才李老师介绍了川大校园环境非常优雅。那我们四川大学的师资力量如何?

李蓉军: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5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23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611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5人(含“青年千人计划”30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入选者51人(含特聘教授38人、讲座教授1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27人(29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86人。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4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新华网:许多高考考生询问了川大在自己本省的招生计划,也想请您介绍一下在全国各地计划分布跟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李蓉军:我校近年来招生规模总体平稳,今年在全国招生总计划是8950人。今年的分省招生计划正在报批审核中,大概在5月底或6月初左右发布,考生可通过我校本科招生信息在线网站查询。

我校今年新增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欢迎考生报考。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旨在通过对学生多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具有开阔视野的同时,聚焦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重大、重点工程技术问题,熟练掌握航空飞机的管制与引导、飞行控制与仿真,航天器和无人航空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理论水平和较高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航空航天导航、制导、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系统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人员。

航空航天工程:旨在根据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需求,瞄准世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标志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未来航空航天工程装备先进设计制造理论、方法和技术,融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自动化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高端装备的先进设计、智能制造、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等现代专业技术,同时研究和探索未来空天飞行器的创新设计理论、先进制造方法等前沿核心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的高科技综合性应用工程专业。

网络空间安全:培养国家急需的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网络空间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培养具备系统的网络与新媒体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文案写作、美工设计、数据分析、程序编写和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全媒体人才,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及创新精神。

新华网:进入川大以后,对于优秀的学子学校会提供奖助学金,那么在贷款方面有哪些支持?

李蓉军:我校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出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郑重承诺。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资助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了“奖、贷、偿、勤、助、补、保、免”“八位一体·联动互助”的资助保障体系。2015年累计发放奖、助、贷等资助奖励经费1.2亿元,受益学生达8万9千多人次。

新华网:受益学生人数非常多,这个对于我们贫困考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消息。我们知道川大与国外高校都展开了不少交流和合作,也请李老师介绍一下川大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蓉军:在国际化教育方面,为培养我校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学校目前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4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213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学校设立了学生海外学习发展基金,资助优秀本科生出国学习、研修;通过国际夏令营等活动,实现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短期学习的文化之旅;选派优秀本科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参观考察和实习,力争使每一名在校本科生至少有一次国际交流或学习的经历。特别是学校从2012年起在每学年春季学期末设立“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安排2-4周时间邀请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或国内著名学者,开设全英语国际课程、短期课程、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学术前沿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实习、实训,举办“大学生创新学术论坛”、“创新创业精英讲坛”、 “国际交流营”和“海外留学经验”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新华网:就业情况其实一直以来是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的话题,也是同学们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请问川大学生就业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李蓉军:我校毕业生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普遍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青睐,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80%分布在航空航天、核工业、能源行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建筑、金融、医疗生等重点行业,为国民经济主战场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华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直以来是我们非常热的话题,川大在“双创”方面有又哪些亮点?

李蓉军:这个也是我们川大的又一亮点,学校近年来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紧紧抓住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四个关键环节,聚焦知识、能力、品质、实践四个要素,在全国高校率先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实施了“万门课程建设”、“导师”制度、“高水平互动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创新创业国际实践平台、构建高质量众创空间、建设学术社团、打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一条街”、实施多元学籍管理制度、设立各类创新创业风险基金、建设智慧教学环境等共18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举措。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含量高,近4年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1070个;近3年来学生共创立公司109家、累计注册资本7800万元、获得项目融资4元、实现项目产值6.7亿飞跃。

新华网:这个对于学弟、学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高考将近,考生们也在准备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川大也是不少同学的一个选择。下面请李老师介绍一下川大的录取规则,还有请您同学们填报志愿方面给一些建议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

李蓉军:考生了解一所学校的招生政策,最关键是读懂其招生章程。考生在报考我校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录取规则。

(1)四川大学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原则控制在招生计划120%以内,平行志愿的省份提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2)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级差的办法,第一二专业志愿之间分数级差为3分,其余专业志愿之间级差为1分,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其它未能录取满额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3)四川大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加、降分政策,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按照国家政策性加、降分以后形成的投档成绩,并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成绩依据。

(4)外语类专业要求英语或本专业语种。其他专业我校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5)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学习、就业的特殊性,建议习惯左手做事(俗称左撇子)的考生不报考。护理学专业采取单独投档模式按专业投档,入校后不转专业。

(6)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是教育部批准的中美大学合作机构层次的五所学院之一,引入了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及优质教育资源。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6.5万/年,入校后只允许在本学院内进行专业调整。

(7)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四川省)、美术学(四川省)专业省级统考成绩达到满分的80%方能报考我校。

(8)护理学专业采取单独投档模式按专业投档,入校后不转专业。

(9)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对国防定向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体格检查标准》。

在填报志愿方面,应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从自身实际和人生规划方向思考才是寻找答案的出发点。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以分数做支持,同时兼顾大学和专业。

新华网:接下来请李老师介绍一下川大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的一些亮点?

李蓉军: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即面向“三大类”创新人才,通过“两阶段”培养过程、“三大类课程体系”建设和若干个支撑项目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成人、成才。

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发挥百年名校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四川大学校史文化》、《国际文化与教育——归国学者看海外》等特色人文课程400余门,组织《四川大学人文大讲堂》、《四川大学校友大讲堂》等各类学术讲座千余场,建设开放了“六馆一廊”(校史馆、人文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华西医学博物馆、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长廊),以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感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人才培养:学校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资源,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构建了全新的本科专业体系;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合建立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班和吴玉章学院,集中多学科优势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了多类型、多层次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设立了20多个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打造复合型人才;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增加前沿性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学校还全面实施了名誉班主任制度,由校院两级领导干部、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带头兼任名誉班主任,坚持每学期至少与学生见一次面、做一次交流,激励和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以科研强势带动人才培养:学校将一流的科研队伍、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优质的科研资源与本科教育相结合,坚持院士、杰出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著名学者和教授参与本科生培养,院士、杰出教授、长江学者等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讲座800余门次/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比例达95%以上;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本科生“三进”(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三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相结合)制度;学校专门设立了各类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985工程”平台基地等科研资源面向本科生开放;学校还建立了各级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以及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众创空间,与成都市共建“3+3”国际创新创业学院(研究院),以“三校+三地”(“三校”即川大、牛津大学和匹兹堡大学,“三地”即英国牛津、美国匹兹堡和中国成都)的创新优势资源为支撑,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江安校区打造了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运营的创新创业 “一条街”,设立了5000万元创新创业风险基金,支持优秀学生创新创业。

以国际化教育途径提升人才培养:学校先后与国(境)外100余所高水平大学开展了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学校设立了学生海外学习发展基金,资助优秀本科生出国学习、研修;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开设了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国际本科专业;通过国际夏令营等活动,实现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短期学习的文化之旅;选派优秀本科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参观考察和实习,力争使每一名在校本科生至少有一次国际交流或学习的经历。

学校从2012年起在每学年春季学期末设立“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安排2-4周时间邀请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或国内著名学者,开设全英文国际课程、短期课程、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学术前沿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实习、实训,举办“大学生创新学术论坛”、“创新创业精英讲坛”、 “国际交流营”和“海外留学经验”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1)“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核心是开展启发式授课、批判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即将教学理念从传统的 “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探究式和师生深度交流与互动转变,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播者”向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者”转变,考试命题和答案从考学生能记背多少向考察学生思考领会了多少转变。同时,学校推行了学校从招生、授课等培养全环节推行25人左右的编班制度,创设了智慧互动型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小组讨论、团队学习。(2)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平时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控制在50%左右;强调标准与非标准考核相结合、灵活考查与基础考核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考核相结合、个人与团队成绩相结合;打破传统的“60分及格”学业考核评价标准,试点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动态调整及格线,督促学生“真学”、“真想”、“真领会”。(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通过18项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能力、品质和本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激励机制等入手,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高层次、高科技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五年,川大学生在全国各种知识和科技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以上奖项3000余项,特别是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取得“两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川大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新华网:据李老师介绍,我们了解到采取了“323+X”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想请李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323+X”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情况?

李蓉军:我校构建完善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前一个“3”是指“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类是面向全校学生的综合创新人才培养;一类是以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基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类是对一些有天赋、有潜质,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特殊专长的“双特生”才培养。

“2”是指“两阶段”培养:在课程前置的基础上,把本科阶段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前一年半到两年半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和提升;从大三开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学生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真正享受个性化教育。

后一个“3”是指“三大类课程体系”:在“个性化教育”阶段,把课程体系分为三大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任何一种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希望今后从事学术研究,成为学者和科学家的学生,可以选择学术研究型课程体系,并通过提前“进教师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尽早参加科研训练,锻炼科研能力;今后希望尝试创新创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创新探索型课程体系,大胆地异想天开,在学校提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做一些创业尝试;而那些毕业以后想先就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重点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提前进入实习单位、进入社会参加实践锻炼。这样,在个性化教育阶段为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真正让学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川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挖掘潜力、展示智慧、显露才华的舞台。

“X”是为落实本科“32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而推行的若干项支撑计划,包括:人才选拔模式创新及生源拓展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及“双特生”培养计划;专业优化整合与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公共课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计划;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计划;个性化教育阶段三大类课程(学术研究型、创新探索型、实践应用型)体系建设计划;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计划; “四位一体”大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拓展计划;本科教学及教学管理支持平台建设计划;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计划;本科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支撑条件建设计划;实施了“万门课程建设规划”,邀请各界精英和社会贤达开设“创新探索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

新华网:好的,这是一个非常完整、庞大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也非常期待这样的培养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谢谢李老师。

最后,我们邀请到李老师为我们广大考生送上一句话,一句祝福。

李蓉军:预祝广大考生美梦成真、心想事成。

上一篇:机关作风建设首场访谈直播聚焦“城市建设”,市城建委负责人表示
下一篇:访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小惠
X

电话:2622293504

联系我们

QQ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