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常态”意味什么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什么?是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什么?就是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
我国有8%增长的潜力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什么?是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什么?就是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为什么可以不断提高?靠的是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产业升级,不断出现一些附加价值比现在的产业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把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从现有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更高的新产业转移,这样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经济就可以不断增长。
这个道理不管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发达国家要维持长期的收入增长也同样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产业需要不断升级,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一点不同,发达国家的技术跟产业都是在世界最前沿的,它的技术创新必须是自己发明的技术,它的产业升级也必须自己发明新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在世界技术和产业前沿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有很多消化吸收借鉴模仿的空间,利用这个可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也就小了。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这个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差距,发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面的便利也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高于发达国家好几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得36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虽然,很少有我们自己发明的技术和产品,但我国的增长的速度可以将近是美国的4倍,靠的就是这个后发优势。
问题是后发优势已经用了36年,还有多少?这是我们对于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判断。看后发优势的潜力不是看过去快速增长已经有几年,而是现在平均的技术和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怎样判断我们现在的平均技术和产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好的指标是看人均GDP的差距,平均GDP代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而平均劳动生产率就代表了平均的技术和平均产业的附加价值水平。最新的可以用来做比较的数据是2008年,按照购买力平价,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21%,这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日本从1951年用跟美国技术产业差距的后发优势,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9.2%的增长;新加坡从1967年开始用了20年,平均每年8.6%的增长;中国台湾从1975年开始,利用后续优势20年平均每年8.3%的增长;韩国从1970年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7.6%的增长。这些东亚经济体的发展轨迹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维持36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轨迹是一样的,如果在同样与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差距的后发优势水平,它们可以实现20年8%到9%的经济增长,表明从后发优势的角度来看,我国从2008年开始还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
我国在新常态下有条件保持7%的增长
我国2012年以后增速节节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尚未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完全复苏,需求增长乏力,导致我国出口需求增长缓慢。从1979年到2013年,我国平均每年出口增长率是16.8%,2014年的出口增长率仅为6.1%,今年一季度的出口增长率低至4.7%,减少十几个百分点。其次,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支持的投资项目大多已经完工,在没有新增项目的情况下,投资增长率也必然跟着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长率的下滑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不仅我国是如此,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的情形。
未来美欧发达国家有可能出现和日本同样的长期增长疲软,出口拉动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来看,还处于具有8%增长潜力的大有作为机遇期,靠内部需求的启动,包括投资和消费,实现7%左右的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产业升级的投资空间很大。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产业过剩产能很多,很难再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了。实际上,我国尚处于中等发展阶段,即使现有的产业有产能过剩,或者有些产业比较优势不在了会被淘汰,但中长期来看我们还有很多产业升级的空间。也就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所讲的,现在大部分是中低端的产业,可以向中高端的产业升级。要升级就要投资,这里面会有很多的机会。
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还很多。这么多年我国固然做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但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善或者弥补这些不足,就需要投资,这方面可投资的地方还很多。
改善环境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环境要改善大家都同意,但要把所有的工厂都关掉,回到1979年的生活,则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只能选择在发展和生产当中解决环境问题,投资新的节能减排设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等等。
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投资。现在我国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4%,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80%-85%,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将不断推进,随之需要大量的住房、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投入。
从2008年到现在六年多了,因为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发达国家至今走不出经济下行与衰退。首先,发达国家的产业已经是世界前沿的了,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很难知道,有的话也只有一两个;其次,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普遍完善,顶多是把老旧的基础设施稍微改善一下;此外,发达国家的环境也相对较好,城市化也已经完成。所以,在判断中国的发展前景时,不能简单拿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作为参考。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应该发挥出来。
我国有必要保持7%的增长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就业。如果我们不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就业就可能成问题。2014年的就业是相当好的,新增了1322万的城镇就业,超出了去年初预定的目标。但如果经济增长放慢,低于6%,企业的盈利状况就会很不好,很多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发生变化,可能就关门了,有可能出现断崖式的倒闭潮。而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有利于企业的信心,把员工保留着,也就保住了就业。所以,要保持较好的就业率,就必须要有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预期。
其次是金融的稳定性。经济增长放慢,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变差。这种状况下,坏账会增加,影响到金融安全。
第三个原因,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两个翻番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也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一番,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要7.2%,前几年都增长得比7.2%高,从2015年到2020年的增长速度可以低一些,6.6%就可以了。
但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翻一番。有没有可能GDP增长6.6%,靠分配让收入增长更快一点,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会出现一个问题:现在企业的盈利状况已经很差了,如果经济增长率是6.6%,收入分配往劳动者这边倾斜(当然我们也希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会导致企业的盈利状况更差,一些企业可能就要关门,进而加大金融风险,这又跟前面就业和金融稳定的目标相抵触。所以,要完成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还是必须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既可以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也有利于就业、有利于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