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新闻时报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今日头条

故宫是博物馆里最安全的?

安全是博物馆的头等大事,也是博物馆的一个底线问题。作为一座在文物旧址上建的博物馆,故宫的文物安全近年来屡次成为新闻,刻字、失窃、文物损毁的状况时有发生。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故宫的安防现状却很自信:“我敢负责任地说,今天全世界的博物馆,最强大的安防系统是故宫博物院的。”那么这些年来故宫经历过哪些文保事故?故宫的安防现状到底如何?
 
 
 

 

[导语]

   故宫晒家底已成为影响全国的文化盛事,但汹涌的人潮让文保事故又一次“不可避免”地发生了。9月11日,网友“@钻石利剑”在微博上爆料,有人在故宫内的铜缸画心刻字“秀恩爱”。

  安全是博物馆的头等大事,也是博物馆的一个底线问题。作为一座在文物旧址上建的博物馆,故宫的文物安全近年来屡次成为新闻,刻字、失窃、文物损毁的状况时有发生。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故宫的安防现状却很自信:“我敢负责任地说,今天全世界的博物馆,最强大的安防系统是故宫博物院的。”

  那么这些年来故宫经历过哪些文保事故?故宫的安防现状到底如何?

  ●游客“手痒”,刻字、砸毁文物并不少见

  以刻字而言,在故宫也并非新鲜事。2013年,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就在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铜缸上刻下了“梁齐齐到此一游”。据《北京晚报》报道,2000年故宫曾向媒体披露,当年五一和国庆之后,故宫古建维修人员就对太和门、太和殿等16处近2000平方米的红墙墙面进行了除字刷浆、局部修补抹灰。十多年过去了,刻字依旧。

  除了刻字,游客砸毁文物也时有发生。2013年5月4日,一男子徒手击碎翊坤宫正殿原状展室一块窗户玻璃,将一件十八世纪英国制造的清宫旧藏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从其所陈列的条案上砸落到地面,由于表盘面对观众,所以钟表背部先着地,造成其上半部分背后损坏。

  被损坏的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为清宫旧藏,属于十八世纪英国制造,其底部内置机芯,正面有三组料石转花。该文物按照国家文物评定标准,为二级文物。据单霁翔介绍:“这件文物属于故宫的25大类文物藏品'钟表仪器类',共有2800件,属于故宫较少数量的类别,其中西洋钟2200件。”所幸的是,“人打钟”主体结构并未有太大损伤,能在几个月内完全修复。

  当时,翊坤宫院内摄像头没有直接拍摄到肇事者击碎玻璃的瞬间。据单霁翔介绍,这是因为翊坤宫建筑本身装的是激光报警系统,而白天大量游客参观之时无法开启报警装置,所以一般都是在游客清场之后开启防盗装置。

  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随后发布消息,击碎故宫翊坤宫窗玻璃致文物受损的嫌疑人,已因涉嫌故意损毁文物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审查,嫌疑人汪某,男,22岁,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

  ●小毛贼惦记,建国后警方有记载的失窃案共发生6起

  盗贼向来是博物馆的大敌。2011年,有着“京城第一保卫处”之称的故宫博物院,却被身高不到1米6,体重不到100斤的28岁青年石柏魁取走了9件展品。故宫的安保措施受到嘲笑。

  据警方的复盘,石柏魁与“大盗”毫不沾边,仅仅是个“小毛贼”,整个作案过程也毫无技术含量。2011年5月8日上午,石柏魁未购票混入故宫,并进入斋宫诚肃殿的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厅,趁降雨躲在展厅与西配房的夹道直至天黑。当晚8时许,他关闭诚肃殿西配房内供电系统总闸,踹碎展厅北墙玻璃进入展厅,踹碎内部装饰墙来到展厅西侧展柜,打碎展柜顶部玻璃,盗走9件藏品。随后,他从诚肃殿上房,攀爬上故宫内墙逃跑。逃跑时,石柏魁曾被故宫夜巡人员发现。他谎称自己是游客,因为迷路了滞留在故宫。趁夜巡人员向上级汇报时,他通过一间房屋的铁质护栏,爬上故宫外墙(10米高),跳墙逃跑。

  5月9日凌晨,石柏魁逃离故宫。最初到手的9件展品,也在逃跑中丢失了5件。当天上午,石柏魁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收购金银玉件的门店销赃。因门店老板认为是假货,石柏魁最终将随身携带的4件展品丢弃在中关村附近。

  2012年3月,被告人石柏魁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而被他盗走的9件展品,至今还有3件下落不明。

  资料显示,自建国以来,中国博物院(馆)失窃案不在少数。单是故宫博物院,在石柏魁之前,就曾先后失窃过5次,盗贼的作案手法都如出一辙,临时起意、简单、粗糙,毫无技术含量。故宫的安保漏洞也是一样的:闭馆清场漏人、值班人员安全警觉性不强……

  1959年8月15日下午,武庆辉溜进珍宝馆墙外的厕所,天黑后破门入养性殿,打碎玻璃偷出8页金册和5把宝刀,这被称为“新中国故宫盗宝第一案”。

  1962年4月16日夜,盗宝贼孙国范藏在珍宝馆大门外厕所后边的阴暗夹道里,天黑无人后蹬着珍宝馆墙下的脚手架,翻进了珍宝馆。钻进养性殿,打碎展柜的玻璃,盗走了金碟金碗和两颗大金印。

  1980年2月1日上午,25岁的陈银华随游客进入珍宝馆养性殿,看中了展柜里的那枚硕大的“珍妃之印”,他刚摸到“珍妃之印”不久,就因声控报警器而被抓获。

  1980年夏天,韩吉林假装在养性殿与畅音阁之间参观,他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躺下等天黑。故宫闭门后,他也意图偷走“珍妃之印”,但他刚用石头敲碎养性殿玻璃门,就被赶到的警卫人员抓获。

  1987年7月,向德强参观故宫,天黑后,他翻进养性殿院内,借着月光,发现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没等他想到进入的办法,随后赶到的安保人员即将他抓获。

  这五起盗窃案的被告人都付出了比石柏魁更沉重的代价。武庆辉、陈银华、向德强被判处无期徒刑,孙国范、韩吉林都被判处死刑。

  相比起冒险闯禁区的外部盗贼们,故宫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家贼”更是难防。2002年10月28日,一场在香港举行的“皇室信仰--乾隆朝之佛教文物”专场拍卖会上,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的清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与乾隆时期银坛城两件物品一出现就吸引了买家的视线,而一位国内知名文物专家发现,这两件珍贵文物底座原始标签编号显示,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在追查过程中,发现这批国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故宫调拨去建设地方博物馆的,而保有这批国宝的承德外八庙文保部主任李海涛监守自盗,私自盗窃售卖国家文物近十年,共盗得文物数百件,获赃款320余万元。

  ●领导“慷慨”,70年代拿3000套御林军铠甲给员工发福利

  “文革”中,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纷纷被下放、改造和靠边,掌控大权的“革委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文物因此遭到流失毁坏,3000套乾隆御林军铠甲便是其中一项。据了解,当年守卫紫禁城皇宫的御林军有2万之多,所以“盔甲”也有2万套。

  1973年,由于物资十分匮乏,棉花和布匹短缺。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院领导打报告给有关部门报批同意,“因院制宜”地将每件御林军铠甲折价5角,每位员工限购5套,目的是取其中的丝绵。院方规定,员工买到的绵甲不得保留原状,一定要拆开,取用其中的丝绵。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与妻子都在故宫工作,所以当时“咬一咬牙”,花5元钱买了10套“盔甲”。回家后,遵照院领导“指示”,把它拆散,取出丝绵稍作加工后,缝制了这条丝绵被,一直使用至今。(《新闻晨报》2011年报道)

  据曹静楼回忆,这些绵甲非常坚固。有员工从城楼往下用力抛也不会破碎。曹静楼记得,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全部做成丝绵被或丝绵衣,但大部分员工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作为旧货又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除卖给故宫员工3000套外,另有1000套铠甲划拨八一电影制片厂。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国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轨,余下的16000套“盔甲”仍由故宫保管。这种绵甲如今可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

  ●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人为损坏被质疑秘而不宣

  2011年7月30日,网友“@龙灿”发布消息称,故宫器物部在将一件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被工作人员摔碎,秘而不宣。8月2日,“龙灿”再次爆料称,故宫近年发生4起文物人为损坏事件,事发后故宫未向主管部门上报。

  故宫博物院随后证实:故宫7月4日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事情的最终处理结果是:故宫对造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的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时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说:“故宫哥窑宝贝损坏事故,只能说明:一是故宫里这样的宝贝太多了,而现在守着这些宝贝的人其实并不亲爱它们。如真心爱者,动它时候,难道不会战战兢兢?二是充分说明,故宫这是个国营单位,以一个单位的粗率管理来保护这么多珍贵文物,管理方式不解决,问题只能层出不穷。”

  2011年8月9日,财新网刊发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由故宫宫廷部负责保管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在文保科技部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针对媒体报道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被水浸泡”一事,故宫博物院曾做出解释,称媒体报道不实,所谓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但最先披露此事的财新网刊发报道,称故宫博物院对于此事的解释内外有别。他们对外称是“修复除尘”,对内则称是“水管破裂”导致喷出的水洇湿屏风。

  ●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安防系统靠谱吗?

  博物馆的安防设计,一般有技防、人防和物防三道关卡。

  技防要求高。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介绍,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一般情况下,技防至少也要设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周界防线,通常以围墙将博物馆与外界隔离,“入侵者一旦闯进院子,设置在此的红外线探测器就会报警”;第二道防线设在文物所在地的展厅、库房等地,“这里同样设有红外线报警系统”;第三道防线就是展柜,“重要文物这里往往采取多重技防手段”,如红外报警、玻璃粉碎报警、失重报警、微波报警等。当然,在这三道防线中,摄像头更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武器。

  人防方面顾名思义就是采取安防人员巡逻,除按规定进行巡逻外,如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线路、以规定人员按时巡逻外,也包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额外的随机巡逻。

  物防主要是对文物存放环境的要求,如在建筑上,要考虑围墙该砌多厚,窗户该砌多高等,“确保窗、门、柜不被轻易打开”。

  资料显示,在技防方面,故宫在一级风险地点装有最先进的设备和至少三种复核手段;在人防方面,靠的是人海战术;在物防方面,故宫安装了大量的铁栅栏、铁窗、防爆玻璃和铁柜,并进行了加封加固或更新;除此之外,故宫还增设了犬防。故宫的犬队担负着闭馆清查、施工工地夜间蹲守和突发事件安防等任务。另一组数据还显示,故宫每天闭馆后,还有至少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

  2013年4月,“平安故宫计划”启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七个子项目。

  故宫安防方面技术也进行了升级。比如院内的立体安防喷雾器,监测系统发现不法行为人的破坏便能够进行喷雾,致使“坏人”看不见,便于控制。此外,院内的报警装置升级,不会再出现上次失窃事件时,工作人员跑去报警的间隙窃贼逃跑的状况。故宫还将为文物藏品安装全时空技术防范系统,通过芯片的方式达到移动即可报警和追踪的效果。

  此外,在“平安故宫”的实施过程中,故宫准备和有关部门协商,提升故宫夜间保卫的等级,由武警进行保卫。“保卫等级提高了,也就不会出现故宫失窃事件中,老人追不上小偷的情况。”

  ●故宫平安,关键看人

  相比起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人才是故宫平安的最关键因素。

  陆建松教授认为,眼下博物馆不时失窃,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问题,“很多问题是出在人的身上。”辽宁沈阳曾发生一起馆藏文物被盗事件,盗贼作案时,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却聚集在一起正看着足球比赛。而石柏魁在故宫切断供电总闸时,故宫安防系统曾提示“区域故障”,值守人员却认为是雨天导致线路故障,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实地检查。

  人的关键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哥窑宝贝损坏事故发生后,当时文博界就有人表示“这是一个人为的责任事故。”在以往故宫管理当中,从事修复的科技人员,工作不达到10年以上,通常不能接触一级文物。此次出现一个科技人员单独测试一级文物,可以说是一个管理上的重大漏洞。陆建松也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故宫上下20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多数为经营人员,“真正的业务干部很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也曾在其博客上发表对故宫被盗案的看法。他认为,人防技防物防不如心防。单纯的技术防范,在上世纪50年代的欧美已经结束。观念预防,即以心防为主。


上一篇:济南治污督查组遭十余凶徒围攻殴打 执法车被砸
下一篇:13万中国游客“攻陷”清迈大学 被指粗鲁屡被投诉
X

电话:2622293504

联系我们

QQ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