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唐山商业新格局
原标题:震后唐山商业新格局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市商业系统21.68万平方米的704个网点、营业室和15万个仓库全部震毁,财产损失达5500多万元,商业活动陷于瘫痪。震后,广大商业职工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8月4日建起了唐山市第一个开始营业的“震生”商店。地震一周年时,全市已有611个商业网点恢复了营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多种经营、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式市场体系。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各县区商业局实行简政放权,各专业公司由纯行政管理转变为经营管理服务型,在小百批发公司和市百货大楼搞了内部经营逐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对各小型企业大力推行改(改“国有”为集体经营,自负盈亏)、租(租赁经营)、包(税后利润承包)的改革。
1984年,唐山百货大楼、新华道农贸市场、建国路商业一条街相继开业。建国路商业街占地7公顷,有楼21座、商号185家汇集于此,这条近百年的商业街又成为唐山市的一道靓丽的景观。
到1986年底,市中心区以百货大楼为中心,工业品贸易中心、五交化商场、纺织大厦、新华道农贸市场相配合,形成了大型商业网点群;建国路、小山、新市区形成了中型商业网点群;居民小区也建成了45个商业零售点,形成了小型商业网点群。网点群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协调服务,基本上方便了居民生活。恢复和新建饮食服务网点近百个,鸿宴饭庄、九美斋以及旅馆、浴池、照相馆等相继开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很快,到1986年底,唐山市商业局在业务上领导10县5区的商业局及其所属的县、区国营公司;市局直属的有大百货、小百货、纺织品、五金化工、交电等5个批发公司和食品、蔬菜、百货、饮食服务4个公司;另外还有唐山百货大楼、唐山市工业品贸易中心等等。全系统有干部职工5万多人,年销售额达11.47亿元。全市有个体商业6.18万户,从业人员7.45万人。唐山市区共有国营、集体商业网点1802个,营业面积61.1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15万人,其中集体商业网点1541个,从业人员2.46万人;个体商户1.86万户,从业人员2.21万人。
1991年,唐山市继续加大商业设施投入,不断壮大商业规模,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完善市场体系。到1992年,用于商业网点建设的投资达1.44亿元,全市国有商业、饮食服务业各类国营网点1000多个,建筑面积63.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商贸设施建设总投资达2亿多元,新增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2000年以后,唐山市商贸领域继续强化大流通意识,树立全方位、大市场的观念,全市流通行业快速发展,商贸总量显著增加,经济规模明显扩大。
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8.6亿元,拥有县城及以上商贸流通网点4.1万个,总营业面积195万平方米。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45个,年实现交易额424亿元。商贸网店遍及全市城乡,商贸流通设施等综合服务部门功能和购物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这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市区为核心、以县(市)区为骨干、以社区(乡镇)为基础的三级分布、互为补充,并拥有综合百货商场、超级商场和独具特色的专业商场(店)的商贸流通格局。
2010年,全市共有商业网点6.9 万个,县城以上商业网点4.06万个,商业就业人口占全市就业总人口的近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9.45亿元。唐山主城区商业网点分布呈现集聚性,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以新华道和建设路交叉口为核心的“新华—建设”商业中心区、以长宁道和建设路交叉口为核心的“长宁—建设”商业中心区、以批零兼备为特征的小山商业中心区和具有集贸市场特征的渤海商业中心区,各聚集区内业态、业种的配置不断优化。商业街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唐山市主城区有商业街9条,综合性商业街2条,专业街7条,经营商品涉及服装、通讯、机电、摩托车、餐饮等。同时,在周边辖区内也逐渐成长了诸多便利民生的商业街道。交易市场活跃,涉及品类齐全,较大规模的市场以荷花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山服装服饰小商品市场群、装饰建材市场为代表,分布密集的路南区拥有大中型交易市场27个,涉及农副产品、服装服饰小商品、装饰建材、钢材产品、汽车、旧货等。
2005年,为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满足农村消费需求,唐山市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在农村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建设直营店或加盟店,通过连锁经营现代流通方式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到2015年,唐山市共新建改建乡镇商贸中心7个、配送中心12个、农家店927个,实现信息化联网农家店125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唐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现代流通方式在全市农村得到了普及,满足了农民消费需求,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