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国际新闻时报

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

今日头条

凤凰县:旅游带动道路宽

凤凰县:旅游带动道路宽

沙湾夜景。(资料图片)李又兴 摄

凤凰县:旅游带动道路宽

2019年国庆期间,凤凰古城人潮涌动。(资料图片)麻正规 摄

凤凰县:旅游带动道路宽

■县情简介

凤凰县“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国字号”品牌。全县辖17个乡镇282个村(社区),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总人口43.2万人,有苗族、土家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3%,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凤凰县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中国最美的小城”和“画乡”之美誉。近代以来,凤凰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等知名人物。

1月7日,凤凰县下起细雨,层层水雾让美丽的凤凰古城更显神秘。古城内大街小巷,随团及自驾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三五成群,拍照、购物、泛舟沱江……虽是旅游淡季,凤凰旅游业仍一片繁忙。

凤凰县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大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传统苗寨星罗棋布,4大景区遥相呼应。2019年,凤凰县共接待游客20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7%、17.5%。

同时,凤凰县也是全国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4369户9849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59%。

近年来,凤凰县立足资源优势,把旅游产业作为扶贫攻坚主导产业,通过政府主导、景区带村、能人帮扶等方式,辐射带动近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2014年至2019年,全县共脱贫23132户95674人,18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76%。

政府搭台,企业来唱戏

1月7日上午,凤凰县廖家桥镇“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内,游客如织。湘西蜡的世界蜡染有限责任公司里,精美的苗族服饰琳琅满目,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正在点蜡、染色,精妙的手艺让游客们发出阵阵惊叹。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集蜡染、扎染体验、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公司负责人姚六菊介绍,目前公司总员工62人,65%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4年来共培训贫困群众489人,带动近300人脱贫。

“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是凤凰县投资2.5亿元兴建的一个以文化旅游商品加工、展示、销售为主的省级工业集中区。该园东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西启凤凰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带动园区迅速发展,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25家,安置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

政府搭好台,企业来唱戏。凤凰县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参与扶贫攻坚,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景区就业、文艺表演、项目用工、接待服务等,直接间接解决了13万人就近就业问题。凤凰县很多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开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我们鼓励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同时要求他们带动贫困户脱贫。”凤凰县旅文局副局长谢深洪介绍,目前该县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的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建成投入使用后,全县文旅扶贫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景区带村,资源变资产

麻冲乡老洞村坐落在连绵山谷中,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子里巷道纵横交错,100多栋苗族石板屋保存良好,陈渠珍公馆等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超过20处,旅游资源丰富。

然而,过去该村交通不便、村民文化水平低、环境脏乱差,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2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37.2%,村民们坐拥宝库而守着贫困。

2015年,凤凰县在老洞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村民们空出来的特色民居进行集中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公路、整治维修传统村落、举办系列节庆活动、打造户外露营基地……老洞村乡村旅游搞得风生水起,2019年该村旅游收入超过40万元。

“我们成立旅游公司,为村民发放红利、提供工作岗位,老百姓参与热情很高。”老洞村党支部书记龙金好告诉记者,通过旅游开发,该村2019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588人,现在仅剩兜底户9户13人未脱贫。

老洞村贫困村民唐送金今年51岁,2019年8月开始在露营基地工作。记者见到唐送金时,他正冒雨整修帐篷。“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产业,公司效益好了,我们收入也高。”唐送金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不仅脱了贫,还方便照顾家人。

凤凰县高度重视、科学布局,制定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40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村以传统村寨等资源入股旅投公司,每年享受分红。该县苗人谷、老家寨等景区,辐射周边数十个村寨,90%的员工是景区周边村民,先后带动近万人脱贫致富。

能人帮扶,大户做龙头

地面青石板,腊肉坑上悬,蓑衣壁上挂,五谷空中垂……这里就是地处山江苗寨的“岩头屋”农家乐。

1月7日,记者走进这座石头砌成的苗族特色餐馆,一股暖意迎面而来,让人忘记了外面的严寒。餐厅中,数十桌客人正在用餐,丰盛而富有特色的菜品让人垂涎欲滴。厨房里,20多名员工忙个不停,精心制作苗族传统饮食。巨大的火塘柴火旺盛,上方悬挂着100多块熏得金黄的腊肉,香气四溢。

火塘旁,68岁的吴妹三在剥蒜头。在柴火映衬下,吴妹三气色红润。她是山江镇千潭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子女在外务工,没人照应。她告诉记者:“麻妹让我到这里打杂干些零活,不仅有伴,每月还有1000多元收入。”

吴妹三说的“麻妹”,是餐馆负责人麻金梅。麻金梅今年51岁,早年跑过客运、卖过副食。2014年,在政府鼓励下,麻金梅承包了280多亩土地搞种养,生产无公害富硒食品,还开办了一家农家乐。

“淡季每天都有20多桌,每年收入300多万元。”麻金梅告诉记者,由于地处老家寨、苗人谷、苗族博物馆3个景区中心位置,她开的餐馆生意非常好。餐馆聘用了周边40多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民22人。“我尝到了旅游开发的好处,有义务带动大家共同致富。”麻金梅说,近5年,她通过劳务用工、采购食材、引导村民制作售卖苗绣等,共带动当地42户168人脱贫致富。

“像麻金梅这样的能人,我们这里还有20多个!”山江镇副镇长杨成告诉记者,该镇注重帮扶能人创业,通过发展旅游餐饮、民宿、苗绣等,点对点帮扶贫困户。目前,该镇已有1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能人大户带动下,实现脱贫致富。(记者 莫成 通讯员 麻正规 唐松茂 段慧平)

上一篇: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冰雪旅游产业纪实
下一篇:哈爾濱整合冬、夏旅游資源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X

电话:2622293504

联系我们

QQ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