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旅游应超越“打卡拍照”
近来,花卉经济逐渐升温。在长三角区域,兴化垛田油菜花节、无锡鼋头渚樱花节、无锡阳山桃花节、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连云港玉兰花会、大丰恒北梨花节等赏花活动,更是引来无数游客徜徉。
尽管各种名目的花卉旅游项目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一“美丽经济”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其中,开发层次低、体验项目少是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
在这方面,法国普罗旺斯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个地方通过将薰衣草制成香包、精油、香水,延长花海的产业链和引入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等,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薰衣草花海、选购薰衣草产品,而且可以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等,美景和美食相辅相成,让普罗旺斯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经典品牌。
相较之下,长三角一些地方的花卉旅游仅限于资源初级开发,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明显不够。部分游客的消费只停留在购买门票和餐饮等方面,游玩期间大多为“打卡拍照”,停留时间短且消费水平不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源于产品开发重点仍集中在花卉种植和花卉观光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低,缺乏休闲特色。一些赏花基地局限于景区经济,旅游产业链和综合经济效益尚未激活。
针对此类现状,需要延长产业链,积极开发周边产品。例如,更好满足游客购买花卉周边产品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主题食品、装饰品等特色产品,以及开设鲜切花制作、插花教学、花卉科普等花事体验项目。又如,挖掘花卉的多重利用价值,从单纯赏花到育花、护花、赏花、食花、拍花、咏花、画花、插花等,强化花卉的附加吸引力。
在创意产品方面,国内一些景区已展开有益尝试。江苏宿迁的一个景区就开发出精油、鲜花皂、香薰、花烛、鲜切花等多种花类旅游产品,还注册了自有商标进行系列化运营;武汉东湖推出樱花丝巾、樱花香皂、樱花饼干等近40款主题文创产品,并将楚文化巧妙地融入设计中,成功实现了产业链延长。
此外,“旅游+互联网”也值得关注。江苏盐城的一个海景区,成为近来长三角旅游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其创办的国内首家花卉园艺交易平台,常年保持1000多种花卉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花卉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逐步实现品牌和服务管理标准的对外输出。
要让花卉经济“花开不败”,还有必要强化文化韵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花卉文化是其中的代表。仅从命名就可见古人对花木的欣赏之意,如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又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等。
花卉旅游需要深挖文化因素,地方特色文化应当成为核心。要大力挖掘培育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将赏花游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底蕴相结合,进而让人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比如,无锡梅花节已由单纯的踏青赏梅发展为集赏园林美景、感体验休闲、品文化底蕴、扬梅花精神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盛会,再现了江南百花生辰的盛况,丰富了游客的精神文化体验,也真正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我国地大物博,花卉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花卉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当前,花卉旅游应跳出“种植”和“门票”的怪圈,不仅要科学对接市场需求,而且要注重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梳理利用。只有做到有特色、有体验、有文化,才能确保“花期”持久,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才更有意义。(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原标题:花卉旅游应超越“打卡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