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运输事业翻天覆地变化 助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中新网广西新闻9月12日电(记者 杨志雄)9月12日,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广西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陆晓明表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广西曾被视为中国交通的“神经末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省份发展,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广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
陆晓明介绍,广西公路设施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路网结构逐步完善。2003至2008年间,广西成为全国第一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和2000公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08年,全区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2010年,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2013年,广西重点推进省际和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资源富集区干线公路通道、县际联网公路、通口岸公路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大交通体系,到2018年底,广西公路里程达12.5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63公里,县县通高速率达91%,农村公路突破10万公里,全区公路通行条件大幅改善,基本形成了出省出海出边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市县二级公路为干线,水陆联运、城乡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1990年,被誉为“国家最大扶贫项目”的南昆铁路在南宁兴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运营,构成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和南方东西向运输大干线。2008年起,广西大力推进“一轴四纵四横”铁路网体系建设,构建链接东中西部地区大通道。2009年建成的洛湛铁路(广西段),终结桂东无铁路的历史。2013年,广西桂林到北京首趟高铁列车正式发车,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标志着广西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截至2018年,全区铁路营业里程5202公里,其中,高铁线路7条,营业里程1771公里。
广西民航在全国各省(自治区)中是起步较早的一个省,1952年,广西第一条航线昆明-南宁-广州航线开通,这是全国开通的第7条航线。1956年,广西第一条国际航线广州—南宁—河内航线开通,拉开了拓展国际航空大通道的序幕。1958年,广西第一条区内航线南宁-梧州航线开通,实现了首个市市通航。截至目前,广西通航航线320条,可通航国内外110个城市,基本形成了省会通、区内支线通、东盟通;东盟航线达27条,基本实现东盟国家航线全联通,东盟航线数量、通航城市均在全国保持先进行列。 改革开放前,广西建成使用的仅有南宁吴圩和桂林两个机场,设施简单、功能落后。改革开放后,广西民航机场建设快速发展,2014年,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区建成启用;2018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2019年梧州西江机场建成启用等,广西民航机场由1978年的2个增至7个,广西已成为了中南地区民航运输机场最多的省(区)之一。
广西水运事业全面发展,沿海港口、内河航道集疏运能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区仅在南宁、梧州等城市拥有简陋码头40多座。 改革开放后,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在西江成功实践了“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内河航运建设模式,南宁到广州实现了通航千吨级船舶的目标。2008年,广西做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在一系列政策影响带动下,西江航运进入到3000吨级时代,建成总通过能力超亿吨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等一批重点枢纽船闸项目。截至2018年,全区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532个,综合通过能力达1.1亿吨以上;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3亿吨,与长江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持平。北部湾港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至2018年底,北部湾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49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88个,集装箱吞吐能力423万标箱。广西沿海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7%,增长率全国排名第一。
陆晓明表示,随着“公、机、铁、水”立体式交通的不断推进,广西向“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目标进一步迈进,有力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吸引了汽车、冶金、机械等大批产业入驻,当前全区已经拥有10个千亿元产业。广西交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为运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18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83亿人次,同比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消费7619.9亿元,同比增长36.6%。不断完善的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串联起这片欣欣向荣的八桂大地,为广西经济社会腾飞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一宁,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丹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