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展览圈”构建会展新天地(1)
url:,id:0
会展业是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城市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市会展正处于提档升级的阶段,无论从硬环境还是软环境来说,会展经济仍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京津冀“大展览圈”建设已经起步,我市会展业规范发展、打造品牌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课题。结合近日出台的《石家庄市会展活动管理实施办法》,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我市会展业如何发展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焦莉莉
补上“短板”纵深发展
纵观我市的会展业发展,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各项配套服务随之跟上,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
据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统计,近年来,我市全年各类展会近100个,展览面积超万平方米的13个,吸引国内外客商50万人次以上。现有专业场馆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展览机构46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在安全交通、宣传营销、医疗救援、食品卫生、能源保障等方面,城市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具备承办大型会议和展览的软件条件和办会经验。
虽然发展很快,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会展业仍落后于其他省会城市。“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石家庄的会展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市会展业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很理性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受单体场馆面积小的局限,大展难以承接;规模展会较少,区域影响力弱;经营主体发育不够,有实力会展类企业少;有多头、无序办展现象,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行业监管待加强,展会投诉时有发生;统筹协调手段较弱,政策扶持和培育不够等。
所以,市政府继出台《石家庄市会展业管理办法》《关于促进会展业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后,近日又出台《石家庄市会展活动管理实施办法》,从完善组织保障、规范管理服务、培育发展重点、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发展和规范。
下好“京津冀一盘棋”
京津冀o2o电商博览会、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绿色建筑博览会、京津冀餐饮旅游文化产业大会……近一两年,在省会举办的京津冀三地合作的展会越来越多,这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多的还有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国际展览中心副主任钱立娜表示,一直以来,京津两地凭借优良的软硬件设施和区位优势,吸引着全国范围内的会展项目,成为北方会展经济的中心城市。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石家庄会展业创造出诸多与京津地区合作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方面。随着实质性对接合作也越来越多,石家庄会展业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
借与京津合作,实现会展提档升级,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打造品牌会展已经时不可待。《办法》明确,我市将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优惠政策,出台会展业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
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大型会展以及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会展被列入我市会展业重点支持方向,另外,还有会展宣传和招商推介、会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办法》还提出,对在本市举办的规模大、示范效果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品牌会展和符合本市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会展活动,予以重点扶持。对超大规模、有突出影响的会展活动的引进招徕、举办方,给予鼓励支持。
优化环境促会展转型
会展的举办需要硬件设施和相关配套来支撑,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样重要。我市在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方面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我市在鼓励支持龙头会展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将建立全市会展业发展投融资平台,鼓励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会展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推动开展会展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广泛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会展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办法》提出,鼓励和支持组建会展行业联盟,整合会议、展览、旅游、交通等相关会展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会展市场,完善会展产业链体系。支持会展业信息化建设,引导和扶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兴展览业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会展业协同发展。加快建立覆盖会展场馆、办展机构和参展企业的展览信用体系,实行依法办展、诚信办展。
市场主体挑起会展重担
2
1
[责任编辑:yfs001]